关于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卫中医药秘【2011】532号 关于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各市卫生局、省直中医医院: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省中医药管理局于 一、检查评估基本情况 (一)组织实施情况 1、成立领导组。省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要求,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市卫生局分管局长为成员的检查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工作。同时,制定检查评估工作方案,编制评估专家工作手册。 2、组建专家组。从全省各级中医医院中抽调99名管理、临床、重点专科、中药和护理等方面专家,组建了检查评估专家组,并对检查评估专家进行了培训。 3、评估方式。检查评估组分9个组,每组由市卫生局分管局长担任领队,三级中医医院分管院长担任组长,管理、临床、药事和护理等10位专家组成,我局有关人员作为督导员参与检查评估和资料复核。专家组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场、座谈和访谈等方式进行检查评估。 4、评估范围。本次检查评估除个别正在搬迁和整合医院外,共评估了78所中医院,其中三级中医院7所(三级甲等5所),二级医院71所(二级甲等32所)。 5、评估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主要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人员配备、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预防保健等8个方面来进行检查评估。 (二)检查评估结果 1、得分情况 本次检查评估最高得分985分,最低得分460.75分,平均得分776分。其中三级医院平均得分925分(三甲中医医院平均得分950分),二级医院平均得分761分(二甲中医医院平均得分824分)。900分以上6所医院,850分以上12所医院,800分以上20所医院,750分以上10所医院,700分以上15所医院,700分以下15所。 2、主要特点 ①范围广泛。对全省所有县级以上的中医医院进行了检查评估,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中医医院和中医药人员全员参与,积极响应。 ②重点突出。管理年活动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紧紧围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8项重点工作,抓住了关键环节,突出了重点。 ③部署周密。各地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领导组,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动员。 二、管理年活动的主要成效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进一步落实。各医院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规划中能够体现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能够落实,建立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在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二)中医药人员配备进一步合理。各医院注重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建设,注重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和配备中医药人员。与2009年比较,医院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人员比例上升到50%以上;医院执业医师中中医类 (三)临床科室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医院均能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要求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基本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规定;能够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开展中医适宜诊疗技术。 所查医院均达到三级中医医院设置临床科室超过12个、医技科室超过6个,二级医院设置临床科室超过5个、医技科室超过3个的要求;部分医院还针对临床科室命名不规范情况,进行了整改。 (四)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强化。各医院注重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各重点专科均确定了本科的优势病种,制定实施了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能够进行年度分析、总结、评估和优化;有的医院还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协作组;临床科室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中医特色优势明显,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医院重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定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中青年中医药人员为学术继承人,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部分医院还建立了名老中医工作室。 (五)中药药事管理进一步严格。各医院能按照中药房基本标准加强中药房建设,设置了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和周转库等,中药房主任、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及煎药人员基本符合要求;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并建立了质量控制、监测档案等。 (六)中医护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医院认真贯彻实施《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制定开展中医护理工作计划和措施;严格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护理人员基本能够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各医院高度重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围绕核心价值、行为规范和环境建筑等三个体系建设,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医院宗旨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多数医院制定了院训、院徽、院歌,并开办医院网站和院刊、院报,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等,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能相结合,特别是注重加强环境建设,院容院貌环境优美,建筑现代与古典结合,处处彰显中医药文化色彩。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进一步受到重视。各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积极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如膏方、针刺、灸法、火罐、推拿、帖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 (九)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我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县以上中医医院2010年与2005年相比,诊疗人次增长67%,出院人数增长140.1%;床位使用率由2005年61.63%增加到88.05%,平均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用相对我省综合医院分别低26.1%,、22.1%和25.3%,与全国中医医院相比,分别低19.8%、16.2%、10.4%。 三、管理年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活动进展不平衡。省、市和县级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情况差别较大,特别是市县两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理念还未完全落实到工作中,重点专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三)中医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中医院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人员较少;中医执业医师和中药人员比例不达标;职能科室设置较少,职能科室负责人兼职较多,工作量大;中医类 (四)中药药事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医院中药房、库房、调剂室及周转库面积较小;一些处方调剂误差率大于5%;少数医院煎药室规模较小,未开展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中药煎药设备落后;中药饮片小包装试点工作进展迟缓。 (五)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应从内涵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和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应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严格执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不断探索有效载体和实现方式。 四、工作要求 1、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结合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探索建立管理年活动的长效机制。 2、各中医医院要进一步深化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主题,研究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结合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细化实施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3、各中医医院应制定和修订医院发展规划和计划,围绕以中医为主的正确办院方向,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有效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促进各级中医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 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分数统计表 |